close

 


寶頂山石刻的表現形式在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,大佛灣數千尊造像題材不重復


龕窟間既有教義上的內在聯系,又有形式上的相互銜接


是歷代藏經未收入的藏外佛教石刻文獻,對佛教典籍的研究具有重要學術價值


 













寶頂山石刻是中國罕見的大型佛教密宗石窟道場


大佛灣是為廣大世俗眾生進行說教的外道場


小佛灣是信徒受戒、修行的內院,體系完備而有特色。在石窟的顯著部位


圖文並茂地刻有號稱“唐瑜伽部主總持王”柳本尊的行化事跡圖


並在二十多處造像的主尊位置刻柳本尊、趙智鳳“即身成佛”的形象













 


石刻珍品比肩接踵,主要造像有"護法神像"、"六道輪回"


"廣大寶樓閣"、"華嚴三聖像"、"千手觀音"、"釋迦涅般聖跡圖"


"父母恩重經變像"、"地獄變像"、"圓覺道場"、"牧牛道場"等,形象逼真,寓意深刻


雕刻技藝嫻熟,世俗色彩濃郁,內容多屬佛經故事


 

















大佛灣是一馬蹄形山灣,在長約500米、高約15-30米的崖壁上,雕刻大小造像萬餘軀


石刻造像依山勢崖形雕刻,浮雕高大,題材廣泛,龕窟銜接,布局雅謹


整體感強,氣象壯觀,其中以大佛灣石刻造像規模最大,藝術價值最高,保存最完好


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


寶頂山石刻是石窟藝術的集大成之作造像注重闡述哲理


把佛教的基本教義與中國儒家的倫理,理學的心性及道教的學說融為一體


兼收博采,顯示了中國宋代佛學思想的特色
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范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